祖國醫(yī)學認為,根據(jù)臨床上的癥候表現(xiàn)及脈象、舌苔等,人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——陰虛體質、陽虛體質、氣虛體質、血虛體質、陽盛體質、血瘀體質、痰濕體質、氣郁體質。體質不同,其養(yǎng)生方法也各異。
1、陰虛體質養(yǎng)生法
體質特點:形體消瘦,面色潮紅,口燥咽干,心中時煩,手足心熱,少眠,便干,尿黃,不耐春夏,多喜冷飲,脈細數(shù),舌紅少苔。若患病則上述諸癥更加明顯,或伴有干咳少痰,潮熱盜汗(肺陰虛);或心悸健忘,失眠多夢(心陰虛);或腰酸背痛,眩暈耳鳴,男子遺精,女子月經量少(腎陰虛);或脅痛、視物昏花(肝陰虛)。
精神調養(yǎng):此體質主人性情較急躁,常常心煩易怒,這是陰虛火旺,火擾神明之故。因此,平素在工作中,對非原則性問題,少與人爭,以減少激怒,少參加爭勝負性的文娛活動。
飲食調理:三餐宜清淡,遠肥膩厚味、燥烈之品。可多吃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甘蔗、魚類等清淡食物,對于蔥姜蒜韭椒等辛辣之品則應少吃。
藥物養(yǎng)生:肺陰虛者,宜服百合固金湯;心陰虛者,宜服天王補心丸;腎陰虛者宜服六味地黃丸;肝陰虛者,宜服一貫煎。其它滋陰生津中藥,諸如女貞子、山茱萸、旱蓮子等亦可選用。
2、陽虛體質養(yǎng)生法
體質特點: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,平素怕寒喜暖,四肢倦怠,小便清長,大便時稀,唇淡色白,常自汗出,脈沉乏力,舌淡胖?;疾】梢娢泛榕P,四肢厥冷;或腹中綿綿作痛,喜溫喜按;或身面浮腫,小便不利;或腰脊冷痛,下利清;或陽痿滑精,宮寒不孕;或胸背徹痛,咳喘心悸;或夜尿頻多,小便失禁。
精神調養(yǎng):中醫(yī)認為,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(fā)展,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(xiàn)出情緒不佳,易悲哀,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(yǎng),要善于調節(jié)自己的情感,去憂悲,防驚恐,和喜怒,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。
飲食調理:多食具壯陽效用的食品,諸如羊肉、狗肉、鹿肉、雞肉。根據(jù)“春夏養(yǎng)陽”的原則,夏日三伏,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湯一次,配合天地陽旺之時,以壯人體之陽。
藥物養(yǎng)生:偏心陽虛者,宜用桂枝加附子湯;偏脾陽虛者,選理中湯;偏腎陽虛者,宜服金匱腎氣丸。
3、氣虛體質養(yǎng)生法
體質特點:形體消瘦或偏胖,體倦乏力,面色蒼白,語聲低怯,常自汗出,且動輒尤甚,心悸食少,舌淡苔白,脈虛弱。若患病則諸癥加重,或伴有氣短懶言, 咳喘無力;或食少腹脹,大便溏泄;或脫肛,子宮脫垂;或心悸怔忡,精神疲憊;或腰腿酸軟,小便頻多,男子滑精早泄,女子白帶清稀。
氣功鍛煉:腎為元氣之根,故氣虛宜作養(yǎng)腎功。其功法如下,直立,雙腳并攏,兩手交叉上舉過頭,然后彎腰,雙手觸地,繼而下
飲食調理:可常食粳米、糯米、小米、黃米、大麥、山藥、馬鈴薯、大棗、胡蘿卜、香菇、豆腐、雞肉、鵝肉、兔肉、鵪鶉、牛肉、狗肉、青魚、鰱魚等。若氣虛甚,當選用“人參蓮肉湯”補養(yǎng)。
藥物養(yǎng)生:平素氣虛之人宜常服金匱薯蕷丸。脾氣虛,可選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;肺氣虛,宜選補肺湯;腎氣虛,多服腎氣丸。